波爾多五大酒莊

1855年,法國正值拿破侖三世當政。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,於是他讓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,並對酒莊進行分級。而波爾多商會把這個「責任」委託給一個叫「Syndicat of Courtiers」的葡萄酒批發商的組織。


1855418日,Syndicat of Courtiers 根據當時波爾多各個酒莊的聲望和各酒莊葡萄酒的價格確定了58個酒莊,命名為 Grand Cru Classe(列級酒莊),並分為五級。其中有4 First Growths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Premiers Crus(一等酒莊),分別為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, Chateau Latour, Chateau Haut-Brion, Chateau Margaux12 Second Growths Deuxiemes Crus(二等酒莊);14 Third Growths Troisiemes Crus(三等酒莊);11 Fourth Growths Quatriemes Crus(四等酒莊)和17 Fifth Growths Cinquiemes Crus(五等酒莊)。在這個分級裡面只包括梅多克地區的酒莊,唯一例外是格拉芙地區的酒莊 Chateau Haut-Brion,名列列級一等酒莊的行列。

在確定等級酒莊名單之初,同一等級內的酒莊也是有先後之分,但是這個做法遭到了廣泛的批評。不得以,在1855年的9月,Syndicat of Courtiers 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,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,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,同一級酒莊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,才將此事平息。


自從1855年後截止2001年,酒莊的名稱、所有者、葡萄園甚至葡萄酒的質量都有很多變化,甚至有的酒莊被分割或被合併,但定級從來沒有做過相應的修訂。1973年,終於對等級酒莊進行了一次修訂,無論酒莊是否更名易主,分割或合併,均保持最初評定的等級,唯一的例外是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,在主人菲利浦男爵幾十年的努力下,從原來的二等酒莊晉陞為一等酒莊。此時,一等酒莊的數量增加到5個,這5個一等酒莊就是人們常說的「波爾多五大酒莊」。